潜水蛙人,水下打捞,证物打捞
|
|
讲述
今年才26岁的廖国波是我市的蛙人军团中,为数不多的80后群体,与目前从事职业蛙人者大多是潜水行业、军人等领域转入不同,廖国波在几年前,还是一名驾驶员。今年来,连续参与的几起重大水下事件,让他在圈内小有了名气。
当驾驶员时,在一次聚会上,廖国波遇上几名职业蛙人,“当时他们讲了很多水下的故事,完全就成了焦点。”从12岁便开始熟悉水性的廖国波开始与职业蛙人群体有了接触,“在正式入行前,我被安排到了老家界石下水集训3个多月,练的就是如何潜水、闭气和水下出现危机后如何自救。”廖国波说,训练手部的感觉和力量是任何一个蛙人入行前必备的看家本领,“因为到了水里,我们的眼睛就等于失明,在水里,我们摸到的东西,往往比在水面上亲眼看到的东西更真实。”
“我潜入水库,
在淤泥中摸起手枪”
今年6月,廖国波顺利考取交通部潜水打捞管理委员会颁发认证许可,正式成为职业蛙人。6月13日,在加入蛙人军团的一周后,他便接到了刚刚震动整个山城的“江北爱丁堡6·3枪案”水下作业的打捞任务。
在去万州的路上,廖国波一直紧闭双眼,手不断触摸着警方提供的一把手枪,“下了水后全靠手上的感觉去找它,所以必须记住这把枪每一个角度所摸到的感觉!”当晚6点左右,警车带着廖国波抵达万州高峰水库后,嫌犯指认了扔手枪的大概水域,廖国波穿上潜水服开始热身,同时,将绳索捆绑在身体上,扔出纸片和测量绳,测量水流的深度和激流程度。
“水库太大了,有10多公里,当时只知道枪支的大概位置,我一个人潜在水里一直摸到14日凌晨3点。”中途由于水压太强,他被迫浮上水面休息了两次,可除了水下破损的渔网外,什么都没摸到。“而且水库深处很凉,潜伏在水下只能爬着走,我被渔网网住了两次,用身上的匕首将网割破后才脱困。”
“14日中午,我再度下水,脑子里全是之前触摸手枪时的感觉,通过前几次的摸排后,这次将打捞的面积缩小了,而且呈‘z"’在水里拉网排查,我必须摸到有相同感觉的东西!”廖国波说,14日下午3点,在深约13米的库底淤泥中,他终于摸到了一颗类似子弹的物体,用绳索暗语发送信号后,岸上的人很快把他拉了起来!
出水一看,的确是子弹!“于是警方很快将作案枪械由整支认定为已被犯罪分子拆分,而且按照犯罪分子之后的供词,他的确将枪支拆分后站在同一地点,洒向水库。”凭借经验,廖国波断定,其余的证据已经距离自己不远。
有了这一推断后,廖国波很快再度下水,在摸起第一颗子弹的地方每隔不到两米便能摸到一样被拆分的枪座等作案物件,最终在附近10平方米左右的淤泥中,6颗子弹、手枪套筒、枪机座、击发机等所有枪体、涉案的车牌纷纷被打捞出水,此时,守在岸上的数十民警也纷纷兴奋了起来。
“对死者最大的尊重,
是将他带出水面”
“我们经常要下到水底,把沉在深水里的尸体捞出水面,但最开始接触,我也和几乎所有蛙人一样,本能的出现害怕的感觉。”第一次在水下触摸尸体后,廖国波几个晚上没能睡踏实,“但现在已经习惯了,对于我们而言,对死者最大的尊重,就是将他的尸体带离水面,带回亲人的身边!”
“可能我们的生活很多人并不了解,但我发自内心地热爱它!”说起自己并不长的蛙人生涯,廖国波说,重庆目前比较优秀的蛙人,每月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可收入虽然不错,但家人也很难给予理解,“我之前交往了3年多的女朋友就因忍受不了这个充满危险的职业,最终选择了分手。”廖国波说,水下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甚至是半天,每次出动都让家人很担心,但从事这份职业的人都能感受到,蛙人在水下的魔力是让每一个人留念这份职业最主要的原因!
影响
国外水下工程 也向重庆蛙人求援
吴成华今年59岁,他在上世纪60年代末转业后即加入了我市当年唯一的一家正牌蛙人队伍,成为重庆第一代蛙人军团。有着41年潜水经验的吴成华说,如今的山城蛙人队,虽然普通人很少知晓,但在业界,特别是周边的云南、贵州等省市早已很出名。
“重庆目前持有专业资格证的正规蛙人军团只有近百人,但作业效果很强,除了周边省市会向重庆求援外,蛙人们还曾接到过国外的水下工程求助。”吴成华说,水下工程作业,是每一个蛙人最自豪做的事。
吴成华说,接到马来西亚古晋的一家火力发电厂安装取水管道的水下作业工程后,他曾带领着20名重庆职业蛙人一起前往马来西亚,国际性工程让这名重庆蛙人感到骄傲,但同时也有些担忧,“整个工程涉及大规模的水下爆破,一不小心就会有危险。”
“这种水下作业,一旦遇上补漏工程就是最危险的,哪怕是再有经验的蛙人,只要有点疏忽,整个人就会被吸进去!”吴成华说,因为当水下大型管道出现漏洞时,洞口十米范围内都有很大的吸力,潜水员只能用长竹竿探路并找准洞口吸力方向,再顺势用竹竿把棉花、沙袋等推向洞口,随后填上混凝土堵漏,“一名队友就曾在类似的堵漏工程中被吸了进去,再也没出来,那起事故至今在重庆蛙人圈中,都是一篇血做的警示教材。”本版文/本报记者 王珊 实习生 陈晋 龚力
职业蛙人准入门槛高
胆大心细 手感超乎常人
余治卫,从事潜水打捞行业已经近10年,如今已拥有属于自己的职业蛙人队伍,谈起蛙人的准入门槛,余治卫用“比挑选军人还要难不下10倍”来形容。
据他介绍,职业潜水员属于特种行业,并非常人所想象中的,只要会游泳、能闭气就行,“实际上,很多优秀的蛙人,游泳的功夫并不强。”目前我市取得从业资格证的蛙人不足百人,年龄大多在30-45岁之间,80后很少。他们大多属于市内专业的打捞公司,专门涉足水下爆破、深水工程作业、打捞救助、协助警方搜寻水下证物等领域。
胆大心细、身体强壮,是第一关,此外,专职的蛙人还必须通过交通部潜水打捞管理委员会的考核,获得很难考取的认证许可,持证上岗。此外,在身体素质一栏中,除了最基本的无心脏病、抵抗能力强等,还必须耳聪目明、肺活量大,而且身上不能有任何一道超过两厘米的疤痕。不仅如此,蛙人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他们能通过漂浮物的观察判断涨水的情况和水流速度。
“蛙人到了水里,双手就取代了眼睛,所以他们的双手必须要有超乎常人的触摸度。”余治卫说,一般的潜水员,手劲起码能轻松提起100公斤的物品,而且摸到物品时,第一反应应该是这一物品的名称,更要拥有地面能做什么,水下就能做什么的本事,“有了这些门槛限制,好的潜水员一直很难找!”
水下作业如何通讯
一根绳索传递暗语
“水下作业不是件容易事,蛙人的潜水极限是60公尺。一般在25到30公尺处就会处于半麻醉状态,出现嘴皮发麻、声音变尖、呼吸加重、动作变慢的反应,并且会随着深度的加深而加剧。”据介绍,一般每名蛙人下水时,水上均有绳索牵引,水上或者水下一旦监测或遇到意外险情,大多数时候,绳索就是帮助他们传递语言的唯一物件。
“以拉动绳索的次数和轻重缓急,我们有不同的暗语。”据介绍,在蛙人队伍里,素有“1稳2松3拉6紧急”的这套暗语,牵动绳索一次,则寓意要停止拉动,稳定在这一位置;两次则寓意松动绳索,蛙人要前进;三次则寓意拉动,蛙人即将完成任务顺利出水;四次则寓意有紧急情况,需要援助或者马上出水。蛙人在进舱或者进隧道时,要摸索四周有无障碍物,若有紧急情况便立即拉动6次绳子。
据悉,目前我市的这个行业分为正规打捞队和私人打捞队两类。在40年前,重庆的蛙人只有几十名,目前,有正规“潜水员证书”的蛙人有近百人。
- 上一篇:水下封堵,水下堵漏,水下封底,水下作业 2015/8/5
- 下一篇:贵阳市水下铺设土工布格拦栅模袋混凝土施工公司18184731648 13635337427 2015/8/5